当前位置:首页 >百科 >郁亮三连任的底气

郁亮三连任的底气

原标题:郁亮三连任的郁亮底气

作者 | 周智宇

郁亮三连任的底气

编辑 | 张晓玲

六年,万宝之争恍若昨日 ,连任宝能、郁亮安邦 、连任恒大,郁亮曾经搅弄风云的连任“野蛮人”退去 ,深铁坐稳第一大股东 ,郁亮郁亮也迎来了他的连任第三个董事长任期 。

6月30日 ,郁亮万科举行第二十届董事会换届选举,连任这也是郁亮自2017年王石退休后的第三次董事会重组 。毫无悬念 ,连任郁亮再次当选主席 ,郁亮深铁仍鼎力支持,连任双方相谈甚欢 ,郁亮默契更甚。

作为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,万科管理层与大股东,依然保持了微妙而稳定的平衡。

这是万科39年历史上,除了华润宋林时代之外,又一段难得的“无战事”的时期。在经营层面 ,过去三年,万科和其他房企一样 ,也经历了房地产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调整 。

不过 ,万科用结果证明 ,其还是那个房地产行业最稳健的选手。在2022年亏损成为行业底色的背景下 ,万科去年营收5038亿,位列行业第一,净利润实现企稳。

这已是万科第三次穿越地产周期 。深具危机感 、遵循市场化逻辑  、谨守审慎财务策略  ,以及对转型的多年坚持 ,让万科走到了今天 。

六年 ,万科生动演绎了一个混合所有制房企越过寒冬 、不断奋斗的故事 。

平稳

2017年6月  ,深铁接替华润成万科第一大股东 ,王石退休 ,郁亮接班,那时候,没有人能预料 ,万科管理层和大股东将如何相处,走向何方 。

时间证明了一切。六年后 ,万科股权结构仍然保持了稳定 。截至2023年一季度 ,深铁以27.2%持股稳坐第一大股东之位 ,万科合伙人以约4.71%持股 ,位列第二,中央汇金、新华人寿、中证金融等机构紧随其后。

期间 ,深铁董事长从林茂德换成了辛杰 ,万科管理层仍与之保持了融洽 ,双方高度契合。

在最新出炉的11名董事会名单中,代表深铁的共有3名 ,分别为辛杰 、黄力平和雷江松 ,代表深圳国资1名 ,为胡国斌,万科方面共有3人,郁亮、祝九胜 、王蕴 。

变化最大的 ,是独董 。康典、吴嘉宁、刘姝威任期已满6年上限 ,换成了廖子彬 、林明彦、沈向洋。张懿宸则保持不变 。

相比以往万科独董多具有资本市场、财会背景 ,新独董背景更加多元了,曾担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的沈向洋,以及曾任凯德集团总裁的林明彦 ,科技和商业感非常浓厚。

在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 ,代表大股东的深铁董事长辛杰再次力挺万科管理层 。

他指出 ,在房地产行业深刻变革下,时间证明了郁亮及万科团队的前瞻性 ,让万科提前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和经营调整 ,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。作为股东感到很欣慰,“深铁投资万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” 。

这个评价很高。可见,如今的万科管理层与大股东的关系,颇为融洽 。

展开全文

当然,作为董事会主席 ,郁亮也面临与王石时代截然不同的大环境 。

相比华润当年持股15%左右 ,深铁持股万科逼近30% ,国资持股更高 ,大股东与管理层互动更多;而房地产当前的情形 ,也远非20年前的“草莽时代”可比  ,无论国资还是民企 ,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也更高了。

由此,作为一家标杆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,万科当前的股权关系 、董事会 、管理层稳定殊为难得 ,从公司治理层面构成了企业应对危机、穿越周期的底盘 。

万科,作为A 股最古老的公司之一 ,39年历史上 ,经历了君万之争、万宝之争两次惊心动魄、波云诡谲的股权争夺战  ,各路人马牵涉其中;而今 ,万科保持了六年的股权、股东关系稳定,经历了三年行业大调整 ,又要向新的周期迈进了。

穿越

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 ,董事会顺利换届之外,股东们不可避免地  ,要问起万科对于房地产行业 、公司经营的看法 。

过去三年,房地产行业大变天,曾经的四巨头有两家已经倒下 ,一家碧桂园苦苦支撑 ,只有万科 ,依然保持了一贯的稳健 ,无论是销售、营收还是净利润 、现金流,都站在行业前列 。

万科不仅守住了经营安全的底线 ,实现了稳健业绩 ,同时转型效果显现,为下半场做好了准备。

2022年 ,万科共实现5038.4亿元营收 ,同比增长11.3%,位列行业第一;连续1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正;实现归母净利润226亿元 ,同比增长0.4%,能在2022年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实现净利润企稳,含金量十足。

这离不开万科长期以来的尊重常识、敬畏市场、危机感驱动 。典型的做法就是一直保持审慎的负债水平,2018年前后同行仍在狂飙突进  ,万科净负债率却仅在30%左右 ,远低于后来三道红线100%的要求 。这让万科后来虽也受到了行业的冲击 ,但保持了充足的安全边际 。

同时 ,万科十年前就开始转型多元化运营 ,在过去三年也开始逐步成营收的新支点  。2022年 ,万科物业 、商业 、物流 、长租公寓等业务 ,共实现超过500亿的营收,一定程度补上了开发流失的部分。

更重要的是 ,这些经营服务业务 ,已经开始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。万物云2022年在H股寒冬中上市 ,仍然得到一众国际投资者支持,并拿下了当年港股最大IPO;2021年 ,万纬物流成功引入GIC、淡马锡等四家顶流战投;2023年初 ,万科与建行成立基金,收购泊寓6个项目 。

这一切都说明 ,万科的转型业务经历了十年的培育 ,正在开花结果 。

站在当前的节点回看,人们发现万科2018年秋天喊出的“活下去” ,多么有前瞻性,以及长达十年坚持转型运营的正确性 ,而这 ,恰恰是多数人做不到的。

管理和投资一样 ,有时候也是反人性的 ,需要对抗绝大多数当时流行的观点,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。万科做到了 。

作为一家近40年历史的公司 ,算上1998年、2008年的行业调整,万科已经是在第三次穿越行业周期了 。尽管当前的房地产仍未走出低迷,但对于未来,郁亮并不悲观。

在他看来,如今的房地产正处于新旧模式转换阶段,过去三年对应的,恰好是承上启下的阶段。所谓旧模式是拿地和融资驱动,这样的老路已行不通。

而房企全新的生意机会 ,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全场景的综合竞争力。

郁亮判断,房地产行业会常做常有 ,常做常新 。它和汽车 、手机行业类似 ,会在行业饱和后,长出新的分支,并取代主干。

这仍然是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。万科依靠多年转型积累的综合能力,让它仍然有机会  ,去更多地分享这个“大蛋糕” 。这也是万科最大的投资人,深铁所乐于见到的。

5年前 ,万科提前预测到了风险 ,喊出“活下去”;5年后,万科已经渡河“上岸”,并且生长出了新的运营能力,踏上了通向未来新世界的诺亚方舟 。

郁亮有理由 ,不悲观。

(责任编辑:百科)

    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